類固醇的確有效紓緩免疫發炎反應,惟醫學界已經證實長期使用高劑量類固醇可能引起各種副作用,包括骨質疏鬆1。近年在新型藥物的幫助下,不少個案已經用之取代舊式類固醇藥物療程,但某些嚴重情況還是有機會要使用這類藥物去迅速控制病情。
其中一個使用類固醇的常見情況是嚴重自身免疫系統疾病併發器官炎症。風濕病科專科何智醫生解釋,正常人體的免疫系統會攻擊外來物如細菌或病毒等致病物,但有些病人受先天基因、荷爾蒙轉變、壓力、外在因素刺激等影響下,令體內異常的免疫反應轉而攻擊正常細胞。常見例子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症等,較常發生在女士身上。如果家族曾有自身免疫系統病史更要加倍留意,不妨先諮詢風濕病科專科醫生意見,評估是否需要作一步檢查。
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的病徵可謂包羅萬有,視乎影響身體哪一個器官而定。常見症狀包括關節和皮膚紅腫、關節脹痛、俗稱「生痱滋」的長期口腔潰瘍、低溫發燒、全身僵硬疲累等等。現時針對不同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的藥物推陳出新,但如果疾病已對身體器官造成嚴重影響,仍可能要考慮接受類固醇治療以避免永久器官損傷。然而長時間使用類固醇治療,可能會增加誘發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骨枯、增加感染風險、白內障、青光眼等副作用的機會1, 2。
類固醇引發的骨質疏鬆是最常見的繼發性骨質疏鬆種類,也是較年輕病人患上骨質疏鬆的主因3。骨骼本身的新陳代謝就像天秤一樣,由造骨細胞負責製造新的骨骼,及破骨細胞侵蝕老化的舊骨骼,得以保持平衡和健康。不過類固醇會妨礙造骨細胞功能及減緩破骨細胞凋亡,甚至影響性腺荷爾蒙分泌和身體吸收鈣質而間接影響骨代謝。有研究顯示,骨折可能在開始口服類固醇治療後三個月內發生,即使是接受低劑量類固醇治療的病人也有機會骨折1,而高達一半長期接受類固醇治療者會患上骨質
要處理這類骨質疏鬆,要由兩方面着手。首先是生活習慣上的改變:病人應避免煙酒,常做肌力訓練等運動並留意營養補充,目標達至每天1,200mg鈣質及800至1000 IU維他命D的攝取5。另一方面,定期覆診及接受DEXA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檢查十分重要,由醫護人員分析病人腰椎和髖部的骨質密度,如果T值低於負2.5,即可診斷為骨質疏鬆5;本地指引尤其建議骨折風險極高的個案如T值已低於負3甚至已發生骨折,應及早開展促進造骨細胞功能的藥物治療6,包括每天自行注射和每個月覆診時注射的選項5,7,希望短時間內提升骨質密度。
風濕病科專科何智醫生遇過一位只有30多歲的女病人,年紀輕輕已患上系統性紅斑狼瘡。由於多個主要器官受影響,經評估後需開展口服類固醇療程。
該個案的女病人在開展口服類固醇治療後不久便罹患骨質疏鬆,一次天雨路滑跌倒的意外引致髖部骨折,甚至傷及股骨頸等位置而要接受髖關節置換手術。
參考資料:
1 Kennedy, Courtney C., Alexandra Papaioannou, and Jonathan D. Adachi. "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 Women’s Health 2.1 (2006): 65-74.
2 Buchman, Alan L. "Side effects of corticosteroid therapy." 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33.4 (2001): 289-294.
3 Briot, Karine, and Christian Roux. "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 RMD open 1.1 (2015): e000014.
4 Ilias, Ioannis, Charalampos Milionis, and Emmanouil Zoumakis. "An overview of 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 Endotext [Internet] (2022).
5 Cosman F, et al.; 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 Osteoporos Int. 2014;25:2359-2381.
6 Wong, Ronald Man Yeung, et al. "Recommendations on the post-acute management of the osteoporotic fracture-Patients with “very-high” Re-fracture risk."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nslation 37 (2022): 94-99.
7 Lewiecki, E. Michael, et al: 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34.3 (2019): 419-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