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與骨痛
Banner

膝蓋疼痛時,病人一般較難分辨到底痛楚是源自關節位置,抑或骨頭本身,因此常見將關節痛與骨痛混淆起來。到底兩者有何分別?骨質疏鬆會否導致骨痛?飲食上又該注意甚麼?要知道自己所患何病,首先要釐清兩者之別,讓骨科專科葉少輝醫生為大家一解兩種痛症的迷思。

差之毫釐 關節炎與骨痛異以千里

當年紀漸大、關節磨蝕多年,便可能出現滑膜發炎。葉少輝醫生以臨床經驗說明,牛皮癬、強直性脊椎炎等免疫系統疾病、淋病、血液含過高尿酸引發痛風症等,都會增加關節發炎的機會,絕對不容忽視。嚴重的關節炎會加劇軟骨受損,症狀如關節疼痛、僵硬、乏力等,令病人容易跌倒。改善退化性關節炎與飲食習慣關係不大,但倘若屬痛風所引發的炎症,就要注意日常飲食。酒類、紅肉、內臟、豆類、菇類等高嘌呤的食物應儘量減少,以免結晶體在關節沉澱,引致發炎 1

骨質疏鬆理論上毫無徵兆,直至發生第一次脆性骨折方得知病情 2。至於骨痛是由於缺乏鈣質和維他命D使骨質減弱,受力時感到痛楚3。葉少輝醫生解釋,專業醫護會從疼痛的部位和時間來判斷關節與骨痛。部位上,關節炎的痛症是源自骨頭之間匯合處的關節,骨痛則是大腿、小腿骨頭本身的疼痛,惟病人一般難以準確判斷痛楚的位置,所以應儘早求醫,查明病因。時間方面,關節炎通常是病人走路或移動關節時發作,相反骨痛病人縱處於靜止狀態,也可能會隱隱作痛。

手術與藥物治療 有效改善病症

針對關節炎,人工關節置換是其中一種常見手術,卻往往被視為最後方案。根據葉少輝醫生的臨床經驗,初次手術成功率高達9成,然而人工關節一般只可維持15年左右效期,之後再次手術的效果往往未必及初次理想,故此必須顧及病人年齡、身體情況等因素,考慮可否先為病人安排物理治療,待情況惡化再施手術。藥物治療方面,葡萄糖胺、膠原蛋白皆為常用藥物,病人應先了解哪種藥物適合自己 4。若服藥後情況未見好轉,可聽從醫生指示,使用透明質酸或適量消炎藥5 。病人日常亦可多做鍛鍊關節柔軟度與膝蓋力度的運動,一開始或因關節痛楚而舉步維艱,但持之以恆總會令情況有所紓緩。

至於骨質疏鬆的世衞指示,若接受俗稱「骨質疏鬆鏡」的DXA雙能量X光吸收儀檢查後,萬一T分數低於負2.5分,即確診骨質疏鬆2。亞洲女士尤其是此症的高危一族,當30歲中期骨質開始走下坡,加上天生體型小、沒運動習慣、飲食上鈣質攝取不足、怕曬太陽等,都影響鈣質或維他命D吸收2。葉少輝醫生表示,負重運動相當重要,每一下負重動作都有效將訊號發放到腸臟,幫助鈣質吸收。預防骨折的藥物治療可分為口服與針劑藥物,前者如雙磷酸鹽需要每星期或每月服用一次,後者如仿保骨素針可每半年注射一次,比較方便,有助減慢骨質流失速度2。病人應諮詢醫生意見,了解哪種藥物較適合自己。

Interviews_Image-01_20200213_HK-ZH

葉少輝醫生表示,負重運動對骨質疏鬆病人相當重要,每一下負重動作都有效將訊號發放到腸臟,幫助鈣質吸收。

Interviews_Image-02_20200213_HK-ZH

關節炎的痛症是源自骨頭之間匯合處的關節,骨痛則是大腿、小腿骨頭本身的疼痛,惟病人一般難以準確判斷痛楚的位置,所以應儘早求醫,查明病因。

資訊由葉少輝醫生提供

HK-03221-PRO-2019-Dec

Date of Approval: Feb 2020

最新專訪

參考資料 

1 Zhang Y, et al. Ann Rheum Dis 2012;71:1448–53.

2 Cosman F, et al. Osteoporos Int 2014;25:2359–81.

3 Chalmers J, et al. J Bone Joint Surg Br 1967;48:403–23.

4 Trč T, et al. Int Orthop 2011;345:341–48.

5 Leopold S, et al. J Bone Joint Surg Am 2003;85:1197–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