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容易跌斷骨
Banner

根據去年衛生署公佈的數據,本港居住在社區65歲或以上的長者,每年平均5人就有一人跌倒,而跌倒的人當中,四分之三都會受傷,包括頭部創傷和骨折;同時在過去半年內跌倒過的長者,在未來幾個月中再次跌倒的風險會比其他人高1。所以除了治標的骨折治療,治本的骨質疏鬆也同樣重要。

文:Gili

骨折誘因包含個人因素及家族史

老人家骨折很多都是由跌倒導致。每個人的骨質密度會在30至35歲時達到巔峰,之後隨年紀增加,骨質亦會逐步流失2。若有骨折家族史、體型較為纖瘦的人,風險會進一步增加。有抽煙或酗酒習慣、缺乏運動、膳食中缺乏鈣質以及體重較輕者,亦會提高患病風險。不少老人家都有長期服用藥物、視力轉差、平衡力下降,甚至患上柏金遜等問題,這些也都是導致老人家跌倒的誘因。

一般而言,常見老人家骨折部位是手腕、髖骨和脊椎,為何如此?骨科專科楊鼎基醫生表示,通常剛剛步入老年的人士,跌倒第一個反應是用手支撐,所以手腕骨折狀況較多,這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年紀再大一點,往往是跌坐下來導致脊椎骨折;到年紀老邁,身體反應速度下降,跌倒時未能及時保護自己,就會造成對整體活動能力影響最大的髖骨骨折。 髖骨骨折必須儘快手術

一旦發生髖骨骨折,醫生會儘快為老人家進行手術,因為長時間臥床有機會導致肺炎、褥瘡、尿道炎等併發症3。如果患者礙於其他健康考量,例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年紀等原因而不適合進行手術,醫生會先作適當的治療,以確保老人家能夠安全進行手術及繼續往後的復康。至於手腕和脊椎骨折,因為對活動能力的影響不及髖骨骨折,醫生會根據個別情況權衡手術的必要性。坊間有此一說「老人家髖骨骨折手術後不應翹腳」,其實精確的說法應該是因股骨頸骨折,接受了半髖關節或全髖關節置換手術的老人家,就不應該翹腳。因為人工關節的結構和人體天然關節畢竟有區別,翹腳容易使人工髖關節出現脫臼的情況。不單是翹腳,站立前俯這個動作同樣也有脫臼的風險。

相比治療,更為重要的是預防。楊鼎基醫生分享了一個臨床病例,患者是一名80多歲的女性,患上骨質疏鬆但未妥善治療,最終導致膝關節嚴重骨折,需在關節處置入鐵片以作固定之用,可見骨質疏鬆絕不容輕忽。預防勝於治療,運動和營養是防範骨質疏鬆不可或缺的環節,補充鈣質和維他命D可有效減少骨質的流失2。藥物方面,除了有針對女性的荷爾蒙調節藥物,和適合情況嚴重患者的造骨類藥物外,也有比較常用,減慢蝕骨作用的口服雙膦酸鹽類藥物,和通過阻隔破骨細胞結合達致治療效果的仿保骨針劑。仿保骨針劑每年只需接受兩次皮下注射4;相較之下,患者若服用雙磷酸鹽類藥物,必須每週一日清晨以大杯開水送服,而且30分鐘內不能躺下及進食2,針劑注射可能會更方便患者。除了藥物治療,老人家亦應改變生活習慣,例如應穿着有防滑、坑紋和魔術貼的鞋款,更衣必須坐在椅子或床上以防跌倒。家居應保持光線充足、通道沒有雜物、地板乾淨清爽,亦應避免睡床過高、座椅太矮,減少意外跌倒的機會。

Interviews_Image-01_201900620_HK-ZH

骨科專科楊鼎基醫生表示,一旦發生髖骨骨折,醫生會儘快為老人家進行手術,因為長時間的臥床有機會導致肺炎、褥瘡、尿道炎等併發症。

Interviews_Image-02_201900620_HK-ZH

一名80多歲的女性,患上骨質疏鬆但未妥善治療,最終導致膝關節嚴重骨折,需在關節處置入鐵片以作固定之用。

HK-02315-PRO-2019-May

最新專訪

參考資料

1 「長者篇之做個精靈不倒翁」,2018,香港衞生署。www.pco.gov.hk

2 Cosman F, et al. 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 Osteoporos Int 2014;25:2359–81.

3 Carpintero P, et al. World J Orthop 2014;5:402–11.

4 Hanley DA, et al. Int J Clin Pract 2012;66:11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