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骨質疏鬆是停經婦女其中一種常見疾病,不但無明顯症狀1,更隨時觸發脆性骨折。談起此病,不少人會提及「鈣片可治療骨質疏鬆」的謬誤。鈣片無疑對維持骨骼健康十分重要,但可別以為單靠這類補充足以逆轉骨質流失,而忽略其他防治關鍵,讓家庭醫學專科黃慶琳醫生為大家拆解對抗骨質疏鬆的妙道。
當血液中鈣質含量較低時,身體會發出訊號,直接從骨骼抽走鈣質,來彌補血鈣不足的情況。久而久之,骨骼鈣質逐漸流失,會加劇骨質疏鬆的情況。鈣片有助增加血鈣含量,以防骨骼被「偷鈣」。不同年齡層所需鈣質含量各異,一般成年人每天需要1,000毫克,50歲以上女士或70歲以上男士則為1,200毫克1。黃醫生提醒大眾應避免一次過服用過高劑量鈣片,因身體未必能完全吸收,不妨每天分開數次服用較低劑量,來達至一整天的累計目標。
亞洲人飲食習慣普遍低鈣,鈣片補充更顯重要,尤其鼓勵少吃奶類製品者、孕婦及50歲後女士服用。若年輕人覺得飲食上鈣質攝取不足,也可考慮使用較低劑量的鈣片,及早開始「儲蓄」骨質密度;對於坊間有「鈣片可致腎石」的疑慮,黃醫生解釋,避免服食過高劑量的鈣片,配合多喝水及避免忍小便的習慣,可防止腎臟積聚過量鈣質以致結石1。而部分對鈣片過敏或曾接受腸胃手術的病人,可徵詢家庭醫生或內分泌科醫生的專業意見,了解自己是否適合服用。
此外,維他命D的重要性容易被忽略,只一味追求鈣質而沒讓身體製造足夠維他命D,往往讓防治骨質疏鬆事倍功半。維他命D有助身體吸收鈣質1,我們宜每天花15至20分鐘適量接觸陽光1。黃醫生建議大家多做負重的運動來強健骨骼,又特別叮囑塗防曬會影響身體製造維他命D2,怕曬的女士不妨考慮在清早或黃昏等陽光較溫和時間外出運動,亦可多吃脂肪含量較高的魚類,例如三文魚及吞拿魚。
若病人已患上骨質疏鬆,單靠以上方法未必足夠,或需接受藥物治療。醫生會根據病人情況建議合適藥物,如雙磷酸鹽、仿保骨素針、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副甲狀腺激素等等。當中雙磷酸鹽有每星期、每月口服1次等選擇1,用藥時要空腹和站立約45分鐘,減低食道不適的機會1;而仿保骨素針每半年皮下注射1次,不經腸道1。最後,黃醫生建議市民定期做骨質密度檢查,及早預防更勝治療。
家庭醫學專科黃慶琳醫生提到,骨骼鈣質逐漸流失,會加劇骨質疏鬆的情況。鈣片有助增加血鈣含量,以防骨骼被「偷鈣」。
亞洲人飲食習慣普遍低鈣,鈣片補充更顯重要,尤其鼓勵少吃奶類製品者、孕婦及50歲後女士服用。
參考資料
1 Ip TP, et al. OSHK. Hong Kong Med J 2013;19 Suppl 2:1–40.
2 Passeron T, et al. Br J Dermatol 2019;181:9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