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65歲以上女士當中,有近一半患骨質疏鬆1,當中由疾病引發的髖部骨折率更高達7成2。骨質疏鬆本身未必會直接致命,不過骨質密度減弱,站立水平跌一跌都隨時骨折。那麼病人只要小心翼翼,避免跌倒,是否就可以若無其事、安枕無憂?
人體的骨骼分別進行造骨與破骨作用,前者負責製造新的骨骼細胞,後者則將衰老壞死的骨骼細胞帶走,讓身體吸收。兩者本是「陰陽平衡」的新陳代謝過程,然而隨年紀增加、女士更年期後失去荷爾蒙保護,或受偏瘦、煙酒成癮、愛喝咖啡濃茶等因素影響3,破骨細胞一旦比造骨細胞活躍,骨質流失速度加劇,隨時引發脆性骨折。
手腕、腰椎、髖關節是其中3個頗常見的脆性骨折部位3。根據世衞標準,若骨質密度的T值低於負2.5,即屬骨質疏鬆3。骨科專科林嘉莉醫生指出,病人往往未知病症已悄悄敲門,直至發生脆性骨折才察覺,未能及早防治。甚至有病人認為,自己只要在家居佈置、生活細節上提防跌倒,就無骨折之憂。其實骨質疏鬆嚴重者進行搬重物、彎腰、打噴嚏等簡單動作都有機會引發腰椎塌陷和脆性骨折4,防不勝防。再者,輕微的腰椎塌陷在外觀上未必易於察覺,謹慎方為上策。
一旦骨折,復康期間要避免長期臥床。林嘉莉醫生以臨床經驗提醒,她遇過不少骨質疏鬆嚴重的病人未曾跌倒,卻因日常生活中輕微動作或碰撞而骨折。臥床期間肌肉缺乏運動,容易萎縮,關節僵硬,影響行動與平衡力。手術過後,亦未必能百分百恢復昔日的活動能力。有些病人康復後仍然需要依賴柺杖、助行架等輔助工具,行動力每況愈下,甚至無法獨自行走5。
「打個噴嚏都骨折4」讓人聞之色變,故此骨質疏鬆嚴重者該儘快求診,經醫生評估,決定是否需要接受藥物治療。「抗流失」是其中一類骨質疏鬆藥物,用作抑制破骨細胞 活動,減低骨質流失,從而恢復骨質密度。雙磷酸鹽是一種常見的「抗流失」類口服藥物,惟需每天、每星期或每月服用1次3,清早要空腹以大杯清水服用,服藥後半小時內不能躺下3。林嘉莉醫生表示,她遇過部分病人有肚脹作嘔情況3,或服藥依從性低;近年亦有每半年覆診注射1次的仿保骨素針選擇3,免卻忘記服藥的麻煩。最後,骨質疏鬆病人應正視病情,別心存「不跌就無事」的僥倖,及早讓骨質密度重回正軌。
骨科專科林嘉莉醫生指出,病人往往未知病症已悄悄敲門,直至發生脆性骨折才察覺,未能及早防治。
有些病人康復後仍然需要依賴柺杖、助行架等輔助工具,行動力每況愈下,甚至無法獨自行走5。
參考資料
1 For women aged 65 and over: 45% is osteoporosis, 42% is osteopenia (low bone mass). For men aged 65 and over: 13% is osteoporosis, 47% is osteopenia, Jockey Club Centre for Osteoporosis Care and Contro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4. www.dolcera.com/wiki/images/Osteoporosis_factsheet.pdf. Accessed: 8 September, 2020.
2 Timothy CY, et al. Hong Kong Med J 2020;26:227–35. Accessed: 8 September, 2020.
3 Cosman F, et al. 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 Osteoporos Int 2014;25:2359–81.
4 Alexandru D, et al. Perm J 2012;16:46–51.
5 Leung KS, et al. Hong Kong Med J 2017;22:26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