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藥療程期間也可能骨折 骨質密度太低要小心

無聲無息的骨質疏鬆是困擾長者的一大課題,及早處理對預防骨折十分重要。現時針對骨質疏鬆的藥物治療方案有不少,惟他們要當心即使療程期間骨折仍有機會隨時偷襲,絕對不容小覷。面對骨質疏鬆是否一籌莫展?藥物治療又有甚麼要注意?

按指示完成藥物療程 定期評估骨質密度

風濕病科專科楊韻妍醫生表示,很多風險因素都會加劇骨質流失,包括年紀大、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家族有骨質疏鬆病史、過早收經等等1。醫生透過問症可初步評估骨質疏鬆風險,再用雙能量X光吸收檢查(DEXA)診斷骨質密度(T值)。若發現已患上骨質疏鬆,可能要開展藥物治療。也有不少患者求醫時已發生脆性骨折,這時骨質疏鬆藥物治療更刻不容緩。

藥物主要可分為「抗蝕骨」與「促造骨」兩大類,前者有助減慢骨質流失,後者則幫助促進骨質生成。常用的口服和部分針劑藥物屬於抗蝕骨類別1,楊韻妍醫生以臨床經驗提醒,口服骨質疏鬆藥物的療程約為五年2,需要一定時間發揮功效,意味患者接受藥物治療期間也可能發生骨折,所以要依從醫生指示完成整個藥物療程,並透過覆診定期檢查骨質密度,評估藥物成效及骨質密度的健康。

嚴重個案可能要用促造骨藥物

對很多患者而言,抗蝕骨類藥物是一線治療的選擇3。亦有些情況譬如骨質疏鬆情況嚴重,需要在短時間內提升骨質密度以防骨折,這時便可能要考慮使用促造骨類藥物3,4 。楊韻妍醫生遇過一位70歲的女士使用口服藥物期間飽受肩膊痛困擾,初時還以為是五十肩,後來經診斷發現是肩膊脆性骨折,需要考慮轉用其他針劑藥物。在選擇藥物時,除了患者的腎功能、藥物依從性等因素外,醫生還會視乎他們的骨質疏鬆嚴重程度,例如T值是否遠低於負2.5,或過去12個月內曾否骨折1,2

根據國際指引,口服藥物有預防骨折的效用2。假如患者使用口服藥物後骨質密度未有提升的跡象,甚至發生骨折,可能代表治療方案失效,應考慮其他治療方案。而有研究顯示,針劑類別作爲口服藥物後的第二治療方案能有效提升骨質密度2。部分針劑藥物可在覆診時由醫護人員協助注射,長者不怕忘記服藥,亦不經腸胃,比較方便。近年有針劑藥物更同時具備促造骨及抗蝕骨雙重效果4,使用一年後建議由醫生制訂個人化治療方案,以抗蝕骨藥物延續治療4

風濕病科專科楊韻妍醫生建議,患者可考慮使用鈣片和維他命D補充劑,以及多曬太陽及多做負重運動,對改善骨質密度也有一定幫助。

患者應依從醫生指示完成整個療程,否則有機會影響骨質密度。研究發現部分抗蝕骨類藥物若停用兩年,骨質密度將顯著下降5

資訊由楊韻妍醫生提供及安進香港支持

HK-09365-EVE-2022-Nov

Date of Approval: Dec 2022

最新專訪

參考資料:

1 Cosman F, et al.; 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 Osteoporos Int. 2014;25:2359-2381

2 Camacho, Pauline M., et al.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American College of Endocrinolog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2020 update." Endocrine Practice 26 (2020): 1-46.

3 Ip TP, et al.; OSHK. Hong Kong Med J. 2013 Apr;19 Suppl 2:1-40

4 Lewiecki, E. Michael, et al: 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34.3 (2019): 419-428.

5 Tay, Wei Lin, and Donovan Tay. "Discontinuing Denosumab: Can It Be Done Safely?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37.2 (2022):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