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可致腰痛駝背 別讓腰椎塌陷才後悔
Banner

提起腰背痛,很多人都會聯想到椎間盤退化等疾病,有些情況竟與骨質疏鬆有關?骨質疏鬆本身毫無病徵1,但腰椎每次發生塌陷,其實都是一次無聲警號,忽視問題有可能造成嚴重駝背1,治療刻不容緩!馬上由骨科專科陳世強醫生為您講解骨質疏鬆與腰痛駝背的關係。

塌陷一次都嫌多 及早治療勿失良機

腰椎塌陷是由於骨質密度太低,令患者日常生活中彎腰、轉身甚至打噴嚏時都隨時引發脆性骨折2。面對這種骨折痛楚,有些患者以為只是老人病或一般腰背痛而未有理會,加上早期輕微駝背未必能自行從外觀上明顯觀察到,惟塌陷已悄然發生。塌陷最常出現於腰椎和胸椎的交接位3,使上半身重心向前傾,令其他原本不受力的骨骼突然承受莫大壓力,再次骨折的危機遞增。患者通常站立時會感到背痛,躺下時痛楚大幅紓緩,除了疼痛和有礙觀瞻,嚴重情況會壓住肺部降低肺活量,影響日常生活2

穿戴腰封是其中一種預防塌陷的方法,但長期束縛身體造成的不適感,或令長者拒絕穿戴,這時骨水泥手術可能比較適合。陳世強醫生解釋,第一次腰椎塌陷是治療的黃金時間,此時接受磁力共振掃描有助及早診斷1,如發現塌陷加劇,要考慮接受手術,在骨折處注入骨水泥,不但有效減痛,且能支撐腰椎,阻止進一步塌陷1。骨水泥手術相對安全,有些情況或會先放入並吹脹氣球,撐起塌陷的腰椎才注入骨水泥1

藥物治療與健康生活 別讓骨骼變脆

當然要解決根本問題,還是要從治療骨質疏鬆入手。一旦骨質密度檢查發現T值低過負2.5,或經醫生評估發現有容易跌倒或骨折病史的高危因素,就要考慮接受藥物治療1。嚴重的骨質疏鬆可能要使用造骨類藥物,務求在骨折發生前儘快提升骨質密度。藥物選擇包括每天注射一次的副甲狀腺素和每月注射一次的硬化蛋白抑制劑1,4,後者更同時具備「造骨」及「抗蝕骨」雙重效果,減慢骨質流失又幫助新骨骼形成5。有研究指出,接受硬化蛋白抑制劑一年後,腰椎部位骨質密度可顯著提升5,之後可視乎情況改用雙磷酸鹽、仿保骨素針等抗蝕骨藥物,強化骨質密度5

除此之外,患者應保持健康生活習慣,多做太極、步行等負重運動及訓練肌力和平衡,也要適當曬太陽讓身體製造維他命D,再從飲食上多攝取鈣質1,如有需要可考慮以適量鈣片補充,以防血鈣濃度不足,血液直接從骨骼中抽走鈣質6,使骨質疏鬆問題雪上加霜。健康飲食與運動配合骨質疏鬆藥物三管齊下,方有效杜絕骨折發生。最後陳世強醫生叮囑,市民要及早正視骨骼健康,把握治療的黃金時機,莫待嚴重塌陷變成駝背。

骨科專科陳世強醫生以臨床經驗提醒,腰椎初次塌陷會引發背痛,這時要儘快求醫,否則問題可能不斷惡化。

塌陷最常出現於腰椎和胸椎的交接位3,接受骨水泥手術後不但有效減痛,且能支撐腰椎,阻止進一步塌陷1

資訊由陳世強醫生提供及安進香港支持

HK-06235-PRO-2021-May

Date of Approval: Jun 2021

最新專訪

參考資料

1 Cosman F, et al. 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 Osteoporos Int 2014;25:2359–81.

2 Alexandru D, So W. Perm J 2012;16:46–51.

3 Carpintero P, et al. World J Orthop 2014;5:402–11.

4 Leung KS, et al. Hong Kong Med J. Epub 2017 May 5. Doi: 10.12809/hkmj166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