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減體重 快速估算患骨質疏鬆風險
Banner

骨質疏鬆在香港頗為普遍,有研究發現本地約一半65歲以上的女士患病1。然而此症卻沒有病徵2,病人不會因骨質流失而感到痛楚或不適,隨時直至發生骨折才意識到問題嚴重性,因此骨折前未必會主動求醫和定期檢查骨質密度。近年亞洲一項研究指出,更年期後的女士可透過「年齡減體重」簡單評估自己患上骨質疏鬆的風險3

年紀大與體重過輕 骨質疏鬆危機不可看輕

很多人一提起骨質疏鬆,就會聯想到鈣質攝取不足,其實除此之外還有眾多高風險因素。儘管部分先天因素如家族病史、女士停經等無法避免,其實透過健康的生活習慣依然可大大遠離患上骨質疏鬆的危機,例如戒煙戒酒、多做負重運動、飲食上攝取鈣質之餘亦多曬太陽讓身體製造維他命D等等2。體重與骨質疏鬆也有密切關係2,若計算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後,數值低於18.5即屬過輕4 ,也有較大機會患上骨質疏鬆。

亞洲人骨質疏鬆症自我評量表(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是一套讓更年期後女士作簡單自我評估的方法。經簡化後透過「年齡減體重」的計算公式,即可初步評估自己患上骨質疏鬆的風險3。如歲數比體重(公斤)高出20以上,即舉例一名65歲女士如果體重只有44公斤,經醫學檢測後,患病風險可高達60%5。骨科專科袁智斌醫生指出,體重愈輕或年紀愈大,患上骨質疏鬆機會相對也較高。

經簡化的亞洲人骨質疏鬆症自我評量表(OSTA)3, 5

年齡 - 體重(公斤)= 初步結果
留意數值是否高過20!


高危一族初步評估後 應及早檢查骨質密度

OSTA的自我評估無疑方便簡單,適合65歲以上女士們在約見醫生前作自我初步評估。如病人計算後發現自己屬高風險,應向醫生查詢是否需要接受俗稱DEXA的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檢查。DEXA是國際認可的診斷工具2,能準確檢測骨質密度,並協助醫生決定治療方案。檢查結果會以T分數(T-Score)顯示,如果T分數低於負2.5分,即確診骨質疏鬆2。這時除了從生活習慣上着手外,醫生可能會建議接受藥物治療,務必在骨折發生前積極改善骨質密度。

骨質疏鬆藥物包括雙磷酸鹽及仿保骨素針等等,前者需要清早空腹站立以清水服用,期間不能躺平,減少胃部不適2。這類藥物有每天、每星期、每月服用一次等種類2,如病人需同時服用多種藥物,有機會忘記服藥;後者每半年覆診時皮下注射一次2,比較方便。對一些骨質疏鬆嚴重的病人來說,如果T分數遠低於負2.5分,或使用其他骨質疏鬆藥物療程期間發生骨折,就可能要使用每天注射的副甲狀腺素針等藥物2,儘快提升骨質密度。而一些每月皮下注射一次的生物製劑,更同時具備造骨及抗蝕骨雙重效果6

骨科專科袁智斌醫生表示,臨床上遇過很多病人未必會定期檢查骨質密度,透過OSTA便可初步評估自己的骨質疏鬆風險,增加市民對病症的認識和關注。

攝取鈣質、適當曬太陽讓身體製造維他命D、多做負重運動等方法有助改善骨質密度2

資訊由袁智斌醫生提供及安進香港支持

HK-07937-EVE-2022-Jan

Date of Approval: Jan 2022

最新專訪

參考資料:

1 Ip TP, et al.; OSHK. Hong Kong Med J. 2013 Apr;19 Suppl 2:1-40

2 Johnson NA, Stirling ER, Divall P, et al. 2017;48:399-405

3 Haentjens P, Autier P, Collins J, Velkeniers B, Vanderschueren D, Boonen S et al. Colles fracture, and subsequent risk of hip fracture in men and women. A meta-analysis. J Bone Joint Surg Am 2003:85-A:1936-1943

4 Leung KS, Yuen WF, et al. Hong Kong Med J. Epub 2017 May 5. Doi: 10.12809/hkmj166214

5 Cosman F, et al.; 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 Osteoporos Int. 2014;25:2359-2381

6 Lewiecki, E. Michael, et al: 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34.3 (2019): 419-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