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服用類固醇 骨質疏鬆找上門
Banner

很多人對類固醇敬而遠之,然而不少慢性病患者都需要定期使用這種藥物。提起類固醇,相信大家都會聯想到種種影響身體各器官的副作用,但您知道長期使用類固醇也有機會影響骨質密度嗎?由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丁昭慧醫生帶您認識兩者的關係。

認識類固醇效用與副作用

類固醇藥物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皮質醇,用作調節免疫系統。由於消炎效果佳,不同劑量和種類的類固醇常用於治療哮喘、類風濕關節炎、紅斑狼瘡、濕疹等慢性病。若患者需長期口服或注射類固醇,尤其要注意各種副作用突襲,包括白內障、體重增加、皮膚變差、血糖及血壓飆升、情緒不穩、免疫力下降,甚至影響骨質密度1/sup>。

骨骼的成長賴以造骨與蝕骨細胞相互發揮作用,造骨細胞負責幫助新的骨骼形成,蝕骨細胞則分解舊骨骼,兩者平衡得以維持骨骼健康。類固醇藥物會減慢新骨骼形成而加劇流失,可能引發骨質疏鬆2。有研究指出,長期使用類固醇比一般年老或更年期後出現的骨質疏鬆個案,其髖部骨折風險隨時增加60%2。丁昭慧醫生亦指出,類固醇藥物造成的骨質流失在使用後首半年內為最快 ,一般使用約三個月開始已對患者骨質密度有明顯影響3

骨質疏鬆檢查與治療不能遲

骨質疏鬆不一定只是老人病,長期服用類固醇的患者也是骨質疏鬆的高危族群4。丁昭慧醫生更遇過十多歲的女患者,因患類風濕關節炎而需長期服用類固醇,加上飲食上鈣質和維他命D攝取嚴重不足,年紀輕輕已患上骨質疏鬆。受本身罹患的慢性病影響,患者不宜自行停用類固醇,惟可與醫生商量,是否能以較低劑量和較短療程作治療方案、定期接受骨質密度檢查,並透過FRAX評分評估患者年齡、性別、生活習慣等來協助估算骨折風險。

如經醫生評估,即使未確診骨質疏鬆(T值高於負2.5),但受類固醇影響導致未來骨折風險較高的話,可能要接受骨質疏鬆的藥物治療4。這些治療對患者相當重要,否則將來一旦發生骨折,對往後生活影響更深遠。現時部分骨質疏鬆藥物無需每天使用,例如每星期一次的口服類雙膦酸鹽4、每月皮下注射一次的仿保骨素針等等4,皆有助減慢骨質流失,部分患者則較適合使用促進造骨類藥物,有每天或每月注射等種類4,5。患者必須依從醫生指示,接受適切的治療方案,及早防患骨折於未然。

類固醇可對身體不同器官構成負面影響,丁昭慧醫生建議長期使用的患者應定期接受相應的身體檢測。


除了接受骨質密度檢查,多做運動、戒煙戒酒、多吃鈣質和維他命D豐富食物的生活習慣,也有助遠離骨質疏鬆4


資訊由丁昭慧醫生提供及安進香港支持

HK-08094-PRO-2022-Mar

最新專訪

參考資料:

1 Grennan, Dara, and Sheila Wang. "Steroid side effects." Jama 322.3 (2019): 282-282.

2 Fraser, Lisa-Ann, and Jonathan D. Adachi. "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 treatment update and review." Therapeutic advances in musculoskeletal disease 1.2 (2009): 71-85.

3 Hsu, Emory, and Mark Nanes. "Advances in treatment of 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 Current opinion in endocrinology, diabetes, and obesity 24.6 (2017): 411.

4 Ip TP, et al.; OSHK. Hong Kong Med J. 2013 Apr;19 Suppl 2:1-40.

5 Lewiecki, E. Michael, et al. "One year of romosozumab followed by two years of denosumab maintains fracture risk reductions: results of the FRAME extension study." 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34.3 (2019): 419-428.